這家《姜太太包子店》,相當有名,不僅聽朋友口頭推薦過,電視上也曾看過明星介紹。綠 Sogo 附近算是我相當熟悉的活動範圍,但直到最近才有機會品嘗這個聞名的包子,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通常有機會到那裡去都是週日,而他們那天公休。
 
直到十二月初跟雅詩蘭黛約了時間,中午時分到那附近已經很餓,出門前忘了檢查皮夾,在車上才發覺全身上下現金只有 120 元,趕時間而且又沒錢,兩顆包子 30 元的花費,剛好滿足那一餐所需。
 
牆上好多種口味可以選擇,小時候《四海春》一顆 5 元的鮮肉包,成為我對包子認知的原型及對其口味的最高指導原則,因此選了鮮肉包,另一個就是我愛吃脆脆的高麗菜做成的菜肉包。可惜鮮肉包賣完了,遵從建議,以瓠瓜包取代。
 
我記得買包子的時候,看見店旁牆上貼著大大的海報,說包子的麵皮是混合豆漿揉製的,不過在官網及其他的食記裡面,並沒有任何人強調這一點。打開裝著兩顆包子的塑膠袋,果然聞到黃豆香氣,有些人做包子的麵皮時,本來就會添加一些黃豆粉,只是份量不多因此那個氣味幾乎是毫無察覺,用豆漿取代部分水量跟黃豆粉,可以讓香氣更明顯、氣味更好。

包子尺寸比想像中的小一點,不過以現再的物價來衡量一顆 15 元的包子,這個大小還算是合理啦!麵皮介於帶有油份的燙水麵糰及蓬鬆的老麵麵糰之間,掰開包子就可以聞到餡料的香氣,看到滿滿的餡料。沒有看到蝦米的蹤跡,可是高麗菜肉包的口味跟小時後我阿嬤炒的高麗菜很像,鮮美的滋味應該是有加了味精調味的,只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外食還是會加這一樣,所以也沒什麼好抱怨的。

高麗菜切得比一般大塊一點,包成內餡大火蒸過之後,還保有鮮甜的菜汁以及清脆的口感。阿姨介紹的瓠瓜包也是一樣,第一次吃到瓠瓜做成的包子,才發覺瓠瓜的確非常適合包進包子裡,與眾不同的特別食材帶來的不僅有新鮮感而已,還有一種恍然大悟後混合的熟悉。

試過這兩個包子,是覺得口感很好,味道也還不錯,但離我會想開心的跟朋友介紹推薦,或者是排隊買上一大拖拉庫包子回家,確實還有一大段距離。也許是因為這次沒買到我最愛的鮮肉包的關係,下此也許再試試看。在那之前,未識此家包子真滋味的我,也不想因個人主觀因素,隨隨便便減損了《姜太太包子店》戰無不勝的威名,眾多美食名人的推薦,請看最下面延伸的資料補充。
 
《姜太太包子店》原先位於綠 Sogo 後面,車道入口處的巷子裡,今年開始,遷移到復興南路上尊龍客運旁小小的店面,對不熟悉那區的人來說,應該好找很多。原址還是一個飄散著熱騰騰炊煙的包子店,但仔細看一下招牌,店名略有不同,那家叫做《姜包子》。

雖然菜單好像一模一樣,價格也完全相同,比較過的人覺得差別頗大,而且高下立見﹝請參考:[食記] 姜太太包子店 V.S. 姜包子‧《AMYKAKU》﹞,我沒有實驗精神,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也寧可拿自認為好一點的東西來塞肚子,將來有機會可能還是會選擇已經吃過而且覺得還不錯的《姜太太包子店》吧!
 
 
 
 
〈復興店〉
電話:02-2781-6606
地址: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80號 ﹝尊龍客運旁﹞
營業時間:星期一至星期五6:00~19:00,星期六6:00~18:00,星期天公休
 
〈市民店〉
電話:02-8773-0055
地址:台北市市民大道四段138-1號
營業時間 : 星期一至星期六14:00~19:00, 星期天公休
 
 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*
【延伸】
 
 
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love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