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我都不是那種字跡娟秀美麗的女生。印象最深刻的,是當年專科聯招後,陪我去登記分發的父親,確定我錄取了世新新聞採訪科後,取笑擔憂的要我回家好好練字,免得以後真幹了這一行,經常有需要紀錄寫字的機會,歪七扭八的字跡會貽笑大方。
 
其實在那之前,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寫出來的字僅只是乾淨整齊,從來都不漂亮。在那個採訪稿還是用手寫在稿紙上、整張報紙都得用美工刀及膠水黏黏貼貼、專欄邊框都還必需戰戰兢兢的用針筆慢慢畫的年代,字跡好不好看,對一個女生表現出來的整體形象來說,絕對很重要。尤其當時的情人是公認的,寫得一手好字。
 
儘管種種的外在要求跟壓力,讓我覺得字寫的好看挺重要的,真正改善字跡的關鍵,還是來自於考試的要求。唸專科學校,偏偏還是新聞的專科學校,從國中畢業開始,期中期末考大多是長篇大論的申論題,專一到專三還有些數學、新聞史、編輯學、經濟學、新聞自由與道德﹝當時覺得很無聊,現在才知道重要﹞這類不太需要太多解釋的科目。
 
隨著年紀越大年級越高,申論的內容就越來越長,自從課表上面開始有政治學、社會學、哲學等等課程,申論題的答案的發揮度就越來越高,一言難盡的情況下,唯有有能力在一模一樣的時間裡,比以前寫的更完整、更清晰、更整齊、更賞心悅目,答題的水準,才能達到自己對於這些喜愛的科目的要求。
 
記得那時的考試專用筆是 Pentel 的中性筆,那個深灰藍色真漂亮,筆劃運轉之間,還有深淺不一的著墨效果,後來離開台灣時,甚至帶了一打筆芯跟著我,深怕找不到這麼令人滿意的筆。不久之後針對自己寫字的習性,發現握筆用力、但是下筆要輕,字體要端正平衡,可是運筆渾圓流暢,才能達到高速工整的要求。
 
上了大學讀中文系,考試承襲過去五年一模一樣的方式,只是回答的內容從廣泛的各類社會人文學科,濃縮至中國文學的範疇,但是不管是文學史、小說戲劇評論、專書專題、或是默出一段六朝古文,對我來說因為有了好的中性筆、訓練過的運筆方式、回答申論題的寫作技巧,考試時時間不夠用以至於草草下結論的窘迫情狀,就再也不曾發生了。
 
如果說人生中,曾經有對自己的字體或是內容感到滿意過,我會毫不猶豫的說,是大學那三年。除了有幾次因為在課堂上,受到教授讚賞答題結構完整,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拿去影印做為參考,而變成很多人討厭的對象,肯定了自己還算是會寫寫申論題之外,那時與情人密集的書信往來,使得上課的時間不是在抄筆記就是在寫信的我,無論是奮筆疾書的速度及敘事的完整性,都達到目前為止最好的程度。
 
除了寫字之外,大四特地去修了書法課,更讓我領略中國文字的精深美妙。書法無疑不是讓我字跡變美的課程,卻是教會我凝氣定神的功夫、以及培養欣賞中國文字之美的修養。由於我慢吞吞的臨摹技巧,以及從小就被逼著用毛筆寫字,但總是敷衍應付的態度造就的恐怖字跡,所以豁出去了的態度,卻反而被老師欣賞的稱讚有氣度,對於自己下筆寫出來的形體,也就更有自信一點。
 
出國之後,還很有閒情逸致的,有空時就寄封家書給媽媽,身邊也經常帶著一疊明信片,尤其喜歡在旅行中的火車上、午茶時間的咖啡館,稍個隻字片語跟朋友維繫感情,只是這樣的練習並沒有辦法維持水準,無論是寫字還是寫作。
 
上課的時候,筆記的內容換成了寫出來跟鬼畫符一樣的英文,本來可以腦筋清楚整理出來的重點,也因為教授一再強調樹枝狀的思考結構而看起來亂無章,無論是作業、報告、或者是論文,一律都用電腦完成,從那時候開始,我的很不巧的手僅能完成的幾樣事情之一,又少了「寫」這一樣。
 
去年開始存放生活大小瑣事的部落格,開拓了另一種紀錄跟表達的方式。一樣是用文字,只不過是用打的。剛開始非常不習慣,沒有一張張紙頭的空間感,沒有一筆一劃思緒的轉折,跳出來的字經常隨著標點符號即前後文變來變去卻沒注意到,或者因為打字的速度比手寫快很多,錯別字也跟著激增。
 
這些因為拿筆跟打字的不同,造成拉拉雜雜、湯湯水水的毛病,一年多之後的現在,竟也漸漸習慣了。為著懶惰的關係,直接用 Word 造句跟修改,省掉使用立可白或是橡皮擦的麻煩,速度又快,段落的分配及文句的刪減、修改,簡單又便利。就這樣,捨棄了在筆尖跟紙張的接觸過程中,可以用文字的形體、下筆的力道、筆劃的行走……等等應該要在字裡行間表現出的,更多無法用語言或文字形容的意義。
 
好像很多年沒有提起筆定下心,好好的寫個什麼東西了。荒廢了寫字好幾年,現在寫出來的中文字,一樣承襲過去沒花心思注意的難看樣子,大多數的時候還潦草的難以辨認。功能正常的一隻手,卻寫出這樣不堪入目的字,內心其實也相當不願意啊!

很想把責任都推到電腦的普及上,不過我知道該譴責的,是我自己。






C-マンション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love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