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得見的鬼的圖像

看得見的鬼》是自從上次讀完范銘如教授的《文學地理: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》,下定決心多多涉獵一些台灣的本土文學之後﹝請參考 最近讀的幾本書﹞,從那幾篇論文中選擇最有興趣的一本書,做為此次開始閱讀台灣小說的啟程。
 
原本完全沒有打算特別花時間寫下這本書籍的讀後感想。之所以會想把讀書時的心得整理紀錄,是因為看書的時候永遠都重視閱讀時的情緒及感覺,更甚於故事的內容與架構,尤其選擇的文體大都是小說,總是放任自己進到故事的中心,細細體會主角的人生。
 
然後,隨著情節轉換,跟著開心、喜悅、悲傷、痛苦,只要一打開書頁,就可以在短短的時間裡面遁逃到別人的生活中,感受別人的體驗,對我來說開卷永遠都是非常神奇的魔法,這就是為什麼讀書可以作為我的嗜好之一。

 
缺點卻是因為太專注於跟著書中的情緒,我是用心而非用腦在閱讀小說﹝所以在我的書櫃的分類中,小說是『用心看的』﹞,因此故事結束後,通常﹝幸運的話﹞僅能留下當初讀它時感覺的記憶,至於基本的故事架構、情節、主角的姓名……等等,則如同經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什麼,因為感覺太深刻,以至於失憶。
 
後來我發覺,如果能在讀完書後,簡單將感想與基本的故事結構再做一番﹝就算是﹞簡短的整理,基本上就可以確保這個讀過的故事可以存在記憶中不忘,或至少,有一天印象消失了,還可以藉由自己的文字及思緒邏輯,很快的把當時的經驗重找回來。
 
這就是紀錄讀書筆記的初衷,雖然每每遇到影片或是書籍記錄,不由得變得認真又嚴格,對自己要求太高的結果,就是篩選掉不及格的書之後又振筆乏力,乃至於讀書筆記少得可憐。
 
顯然李昂的這本《看不見的鬼》並不需要我特別再花時間,重新整理的必要。當初既然是先在范銘如的書裡看到的評論才心生購買閱讀的念頭,以後需要的時候,儘管找出這篇名為「另眼相看―當代台灣小說的鬼/地方」﹝p 85~p106﹞,保證比自己寫得深刻機智許多。﹝如果有其他人對此書有興趣,我仍然推薦可以以此篇文章做為導讀,保證收益良多。﹞
 
《看不見的鬼》講的是鬼故事,而且全部都是女鬼﹝李昂說:女鬼的確可以做到女人所做不到的。﹞,小說中將作者的故鄉鹿港,變成鬼之國域的縮影,劃分為東北中南西五大區域,這五隻鬼各有不同的出身背景、不同的來歷經驗﹝成鬼的遭遇﹞,成為五個不同典型的鬼魂。
 
國域之東那〈頂番婆的鬼〉,被賣到娼寮的原主民女孩,因為一次意外事件無法繼續從事營生工作,希望可以把原來的土地討回來,倚賴農業營生,反而被清官凌辱展示致死,然經過幾百年她見識到了鹿港的興盛衰敗,甚至被當成報明牌的神明,見識到了現在女子對自己身體的自信,終於超脫了數百年的枷鎖,飄然遠颺。
 
國域之北〈吹竹節的鬼〉是中國人,跟隨著一位逃離家鄉到鹿城避難的漢醫而來,而就正是漢醫一家害她致死,在一次爭吵中,因漢醫看見妻子與她發生爭執,動手推了她一把,使大腹便便的她因之一屍兩命,鬼魂不甘願美滿的家庭及未出世的孩子冤屈未報,跟著漢醫一家來到台灣大鬧張揚她的悲慘。
 
不堪其擾的村民先是找了專門處理女性事務的「清水宮」尪姨,可惜尪姨只是越來越頻繁的被女鬼附身,讓女鬼暴跳如雷的控訴兇手漢醫的工具,話語跟動作越來越不堪,卻也無從解決。最後出動了一向專管「大事」的「吳府三王爺」賜予鬼魂漢醫之妻腹中胎兒為螟蛉子,斥令她「已得螟蛉子,速過大海,回轉唐山」。
 
國域之中〈不見天的鬼〉,是飽讀詩書、教養良好的女子,因為某個天熱的下午,羅帕或團扇掉落街道,為了守節與家族名聲,在眾人的預期中投井自盡。從小被教導遵行三從四德的女性,縱使做了鬼魂,一樣無法脫離禮教體制、尊卑內外的價值,花了幾百年,女鬼才從得以翻越重重門障圍籬,到屋外的五福路上。
 
困在書房裡飽讀各類書籍的累積,以及到了屋外看到各式各樣事蹟而成鬼的反抗人士,她的學識與文筆,匯集島嶼各大小事件諸多資料,轉而仔細而專注地紀錄台灣文史,「女子鬼魂,」將他們書寫於不見天屋頂的屋面板上。在書寫與閱讀書寫的過程中,女鬼漸漸了解那正是自我呈現,她就是記載、就是書寫、就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島嶼事蹟,最後不見天因都市發展而拆除時,女鬼選擇與它共存亡。
 
國域之西〈會旅行的鬼〉以林投姐的故事為基礎,鹿城店家的女兒、或是頗具資產的寡婦,招贅了來自泉州的丈夫繼承家業,誰料負心漢殺妻後捲款逃回泉州,變成一個富有的大商家,過著出手闊綽、流連花街的快意生活。冤恨難消的鬼魂排除萬難,得到法力高強地理師的協助,跨海尋仇。最後冤仇得報後,成唯一隻愛旅行的鬼。
 
我的習慣,翻開書頁一定先閱讀故事本身,其他一切包括作者的自序、導讀、評論……等等,都留待讀畢之後再去體會其他干涉閱讀文本的意見,但因這本書的確是先讀過評論之後再購得的,一開始我就照著書頁順序閱讀。意外地,作者的序不但令我感動莫名,也更加深了閱讀內文的本土意識與台灣情感。
 
這篇心得寫到一半正逢 1025 遊行,因與友人相約敦南誠品,而從復興路口至敦化路口行經過一小段滿是等待遊行開始的民眾,想到《看不見的鬼》中想要分享本書自序的心情,促使我勤奮的完成這篇讀後心得。
 
自序】﹝p 7~8
鬼國無疆,只有鬼聲啾啾
 
    島嶼位於太平洋,近東海,深海廣褒中一小島,被緊臨大陸國家視為蕞爾小島。
    島嶼先住民是散居太平洋的南島民族。據測公元十二世紀初,中國華南沿海地區的漢人開始前來懇植。一五五七年,有葡萄牙船員路過台灣海峽,看到島嶼,不禁喊出:
    「I 1ha Formosa!」( 看!美麗之島 )
    「福爾摩莎」成為島嶼通稱。
    島嶼歷經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中國清朝政府、日本、「中華民國」政權統治。至二000年,由島嶼兩千餘萬人全民投票,使結束一黨專政,不上民主。
    島嶼經濟蓬勃、民主化成功,本為世人樂道。然政黨輪替後島內不同政黨間相互攻擊、制肘紛爭不斷,各方發展現於停頓。
    只消島嶼經濟優勢失去,文化認同缺乏,在喪失其獨立自主性,不再以自身作為中心依據,假以時日,必回到過往以大國作中心觀點觀之,成為汪洋中一偏遠小島,只是邊陲化外之地,再度淪為「古荒服地」。
    而島嶼這四百年歷經各種不同文化累積的成果及其特殊性,亦將只成記憶。
    如此鬼國,既不成國無有疆界;而其曾發過的聲音,既不在大國中心主體之內,只是界外鬼言亂語,亦只成鬼聲啾啾。
    是以鬼國無疆,只有鬼聲啾啾。
    然而即便鬼聲啾啾,無疆鬼國內亦曾有過眾聲喧譁,鬼趣鬼意豐沛盎然,變化多端、多姿多采,值得大書特書。
    特此謹以為記。
 
還是要到失去的時候,才知道過去擁有的,是多麼可貴!
 
這部以女性觀點為主軸所建構的台灣本土小說,作者細膩謹慎書寫性別與國族認同的關係,由鬼魂可以無止盡的生命觀照陪伴,書寫台灣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。只是在這裡,因為主角是這篇自序的關係,特別著眼於其中呈現出的本土意是語認同的面向。
 
〈頂番婆的鬼〉變成報明牌的神明後,看到民眾謝神的電子花車表演,回頭看自身飽受屈辱殘害的女性身體,在模仿艷舞的過程中,方才理解「一切本該又回到這軀體自處,方是本根本源的所在,何需外求外放才至惶惶不可終日!」﹝p 40﹞
 
〈吹竹節的鬼〉藉由「吳府三王爺」的裁示,「是唐山的歸唐山,過海水了後無相交涉。」﹝p 69﹞眾人膜拜,作者寫「感謝大海能送走斜穢除災去厄」﹝p 68﹞,充分顯示作者「一邊一國」的主旨。〈不見天的鬼〉篇章中,才媛女鬼記述下彷如一部台灣反抗史的紀錄片,作者充分地考證與史實,不僅表現出台灣一路走來的滄海桑田,更藉由拼湊史實的反抗碎片,強調出台灣意識的能見度。
 
〈會旅行的鬼〉來到泉州,「她父祖、甚且殺害她的丈夫的原鄉」﹝p 183﹞時,她聽到熟悉的話語,僅只是音調略有不同而已。但是因為鬼魂不知道應該要入境隨俗地轉換自己的腔調,還是應該要保留自己的鹿城口音,因次她喪失了話語。之後她發覺泉州與故鄉鹿城何其相似,「同樣的長條街屋,同樣的木磚結構樓仔,作為店面的一樓有同樣的亭仔腳(騎樓)」 ﹝p 186﹞,甚至連招牌都相似,只是泉州是鹿城的放大版。初來乍到的鬼魂以為她可以憑在鹿城的方位與經驗,找到負心的男人,後來才發覺「她原賴以作準的熟悉,這時候反倒牽制迷惘了她」,而迷失在無窮無盡的街道裡。
 
〈頂番婆的鬼〉昭示拋下傷痕累累、恥辱形骸的卑賤,回到原本根源以自身作為依據的自我認同;〈吹竹節的鬼〉中讀到作者欲顯現政治認同的歧異,並強調獨立的自主性;〈不見天的鬼〉藉由控訴無止盡的高壓凌虐與殺戮建構出台灣的主體性,而〈會旅行的鬼〉更直接抹煞了不經深思、直以為理所當然存在的文化認同。
 
可以理解很多人認為「愛台灣」僅只是個政治場上區別族群的口號,而在媒體操弄之下,似乎顯示喊這口號的人,似乎奸詐狡獪、粗鄙不堪﹝昨天看新聞一個從宜蘭騎十個鐘頭自行車北上來抗議的民眾,就非常符合長期塑造出來藍營反對者的刻板印象﹞、俗氣低下,僅想藉由社會運動表達個人不滿而已。
 
實際上如同作者一般殷殷切切的有心人士不少,作品流傳的廣度及深度也﹝當然﹞遠比每天人工製造添加出來的新聞少﹝更遑論被貼上許多標籤的如李昂,許多人是不屑一顧的﹞。
 
在《看得見的鬼》中,看見不被多數人看見的,台灣人眼中的台灣。
 
 
 
【延伸】光復終戰,《小五妹和小星叔叔》
 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love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