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許多時候,要從一本書中解脫,要比獲得一本書還難。
 
作者﹕卡洛斯.M.多明格茲
繪圖﹕彼德.席斯
譯者﹕張淑英
出版﹕遠流 / 台北
 

這是一個關於愛書人跟他們的書之間的故事。
 
一個劍橋女教授在路上被車撞死,當時正讀著艾蜜麗狄金生的詩集。而過了幾日的某天,一本寄給她的書姍姍來遲,這是女教授兩年前送給卡洛斯的書—康拉德的「陰影線」,沾滿油垢和水泥。好奇與茫然之下,驅使敘事者從英國出發,越洋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尋找發件人卡洛斯.布勞爾。
 
嗜書的布勞爾把畢生財產拿去高價競投書籍,並在家自設圖書館,日夜與書為伍。為了保存藏書,他不論四季,都以冷水淋浴,避免產生蒸氣而令書本受潮;擁有許多珍本,還自己精算出一套藏書的幾何排列組合,只為了讓自己的書和腦中的記憶,能夠更精準的索引。
 
布勞爾在一次用蠟燭閱讀﹝電燈還未發明﹞十九世紀出版的吉軻德、與書對飲時,不慎發生一場火災,書籍雖幸保不失,但藏書檔案被毀已幾近令他崩潰。如敘事者所說﹕「對一個藏書人而言,在他的面前提到火,就好像要把他的夢想燒成灰燼。」最後,布勞爾帶著書遠離市區,以書當作磚頭,在沙洲上建了一所紙房子。
 
諷刺的是,書本裡面的無論是知識、學問、哲理、或是故事,沒有時間的限制、沒有地域的區隔,讓讀者的思想隨之自由穿梭翱翔,智識無限成長、想像無垠擴大。可是愛書成癡的布勞爾,在遍讀百家著作、收藏珍本的同時,卻越來越被書困住了,直到最後,他甚自親自蓋了一間用書做成的房子,將自己困在裡面。
 
人生有兩種悲劇,一種是没能得到心之所愛,另一種是得到了。
by 蕭伯納
 
經常瀏覽各大書店網站,讓自己對於書市的了解、新書的上架隨時保持更新資料的狀態,就像對於這一季的LV、Gucci……的新品情報一樣有興趣。有興趣的故事、熱愛作家的新書、市場上大獲好評、或朋友推薦的好書都不願錯過。寧可錯殺一百,有些書看了第一章就再也不願浪費時間,看不下去了,但不可放過一本。這樣的心情,我認得的很多人都有,不過「紙房子裡的人」裡面的專家,都是愛書藏書的箇中翹椘,藉由作者平淡中語帶玄疑的筆法,一窺幾位愛書人是如何看待他們的藏書。
 
我是一個享受看書的人,還不敢說自己是愛書人。曾經有幾本書在讀的時候特別專注、特別能融入書中的內容、特別害怕讀畢的那一天,譬如說「時時刻刻」、「末世之家」、「藝妓回憶錄」……等,有這種經驗,心裡便一直期待著,在書海裡面尋尋覓覓,何時再碰上這麼一本讀來讓人頭皮發麻的好書。
 
大部分的書其實只看過一遍,因為還沒看的書還有一大推在後面排隊,而我看書的速度特別慢﹝寫感想跟紀錄的速度更慢﹞,消耗的速度很慢。我的書櫃只有依照出版社及書籍的系列粗淺的劃分,因為這樣整齊排列下來的狀況最漂亮,跟書裡邊的人當然完全不能比,只是喜愛的書無論如何都捨不得丟棄,就算冰凍在書櫃的最高最裡面的位置,還是想要保留下來這點心情,是很相像的。
 
我經常是用入戲的方式、而非旁觀的角度來進入每一個故事情節,所以看完之後留下的﹝如果有留下些什麼﹞是記起書名的時候、看到封面的時候、聽到他人提及這個故事內容時,心裡的感覺。若是隨便問我一本我看過的書,內容大意是什麼,只怕我會吱吱嗚嗚講不出來。這就是我為什麼其實已經沒什麼地方放書了,還要堅持留他們下來的原因,也是為什麼開始寫讀後感想的緣故。
 
這本書裡面有好多愛書人、藏書人對待自己愛書的方式,我們翻閱過的書、買過的書、遺棄的書,這些經過書寫、排版、校對、印刷、裝訂、行銷、運送……才跟世人見面的書;這些曾經帶給閱讀者歡樂、開解、知識、喜悅……的讀書經驗的書,最後他們被如何處置呢?看過這個故事的人,應該都會仔細想想自己書櫃裡邊的書,有沒有被適當的對待吧!
 
也許喪失了索引這個邏輯架構的布勞爾,就是因為獨到記憶不堪負荷,沒有辦法自在悠遊於自己建立的圖書樂園中,才執著的用水泥把他們緊緊固化在一起。有別於布勞爾有形的用書蓋一座房子,我更希望能漸漸的讓自己住在一棟四壁皆書的閱讀城堡裡面,做一個快樂的、住在紙房子裡面的人。
 
這本書是接續著賀拉巴爾的「過於喧囂的孤獨」之後看的,只是裡邊的打包機運轉的聲音過於巨大,至今還理不清一個頭緒。反而是「紙房子裡的人」搶先了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love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